Call me : 0415-3510888
去年的一場席卷黃淮海的銹病,讓廣大玉米種植戶著實震驚了一把。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,田間玉米以課件的速度由綠變黃,由黃變干,繼而倒下。
九月份走在冀魯豫地區大部分玉米地田間小路,映入眼簾的都是枯黃或即將枯黃的玉米。同時映入眼簾的更有平齊田埂的水,而往往很多人忽視了,這才是2021年“大銹”的真正元兇!
01:玉米銹病的成因是什么
玉米銹病的病原菌隨病株殘體越冬,發病條件為低溫和高濕;南方銹病主要發生在南方及黃淮海玉米區,發病條件為高溫高濕。植株感病后,病部產生的夏孢子借氣流傳播,進行重復侵染,蔓延擴大,抽雄 吐絲期達到發病高峰。偏施氮肥、密植田塊發病重。早熟品種易發病,馬齒型品種比較抗病。高溫、多濕、多雨、多霧季節常易引起病害流行,如偏施、多施氮肥更會加重發病。
由以上銹病成因可以看出,主要是高溫、高濕、多雨、偏施氮肥、密度過大等。去年的氣候特點就是多雨為主,而且連綿不斷。高濕成為了2021大銹的真正原因。
02:以抗病為唯一標準選種是否合理
首先來說,抗病是一項很重要的選種標準,這是無可厚非的。但是拋開抗性談高產,也是不負責任的說法。
造成品種間產量巨大差異的原因是抗性,也就是包含了:抗病性、耐高溫、抗倒伏、耐密性等。
而抗病性僅僅是其中之一
更遠的2020年大風倒伏、2018年的高溫高熱也造成了產量的嚴重損失,所以展望剛剛開始的2022,我們到底該如何選種?
03選種標準到底怎么定
1:注重品種的綜合抗性:抗病、抗倒、耐熱(兩抗一耐)三個主要方面必須注意再注意。尤其是抗倒性,必須格外注意,尤其是種田大戶,一場風過來,幾十畝甚至幾百畝的玉米出現倒伏甚至倒折,造成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。
2:選種是基礎,技術更關鍵:因為不合理的密植和偏施氮肥,都會讓“兩抗一耐”大打折扣。合理的稀植,不但能讓養分更多的供給籽粒,而且能讓田間的通風更加通透和增加光照效果。并且玉米莖稈更粗,節間距更短,更利于抗性的增加。